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追念先父英勇殉國

筆者:唐秀政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唐秀政先生,民國三十九年在海南島入伍後隨軍來臺,服役陸軍近十年,退伍轉任軍人之友社,服務官兵二十六年退休。 「人皆有父,翳我獨無;人皆有母,翳我獨無。白雲悠悠,江水東流,小鳥歸去已無巢,兒欲歸去已無舟……」鍾石根先生作詞、黃自先生譜曲的《天倫歌》內容,居然和我的身世很吻合。 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底,先父抗戰殉國,先母在同年初,遭遇船難,一年之內,父母雙亡時,筆者才一、兩歲。有關父親的生平,多依其同班同學∣∣鄉賢李則芬將軍和祖父母之敘述,才略有所悉。 父親唐仁發先生,自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,分發到陸軍一六○師初任少尉見習官,後來擔任排長。二十一年間,父親二十五歲時遵祖父之命,返鄉和母親李仕招女士成婚,次年生大姊惠英,請祖父代為撫育,母親即隨父漂泊軍旅。第三年,大哥一出生即夭折,第四年再生下了我。 九一八淞滬戰起,部隊駐守江蘇省丹陽縣時,父親已累功升任上尉連長,為防範日軍來襲,奉命加強戰備、構築工事。父親率領官兵日夜趕工,並指導協助民眾挖掘防空洞,經上級戰備檢查,榮獲全師連級第一名。 淞滬戰役,因敵我兵力懸殊,我軍武器彈藥和裝備不足而失利,日軍便順勢向南京方面繼續推進。 二十六年初,父為免後顧之憂,請母親帶我返廣東興寧家鄉,途經福建上杭時,不幸沉船,母竟殉難,才一歲多的我被船夫救起,逃過一劫;上岸後,交由一位大難不死的同鄉,送請先祖父仕光公和祖母李太君養育。噩耗傳至部隊,父親悲痛不已! 二十六年十一月,日軍先頭部隊攻至一六○師父親部隊防區,因防禦工事堅強,日軍久攻不下、傷亡慘重,復以人海猛攻仍無功而返,最後以空軍戰機猛烈轟炸,固守陣地的我軍官兵全部殉國,為京滬杭開戰以來最慘烈的一役。 丹陽之戰雖功敗垂成,但已遲滯日軍急攻南京意圖,重挫了日軍的銳氣,為國軍爭取一段戰備時間。父親率部屬光榮犧牲,贏得國人的尊敬,入祀忠烈祠,遺族也獲得了撫卹。真的是光宗耀祖! 民國三十九年,政府為了紀念殉國烈士,特頒「榮哀狀」,先父榮獲表彰曰:「茲有前陸軍一六○師五九八團第二營第六連上尉連長唐仁發,于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江蘇丹陽抗戰陣亡,忠貞為國,殊堪矜式,特頒此狀,永誌哀榮,此狀。總統 蔣中正。」 筆者少時隨叔父鴻發先生,赴海南島就讀瓊州中學,在二年級上學期時,從軍入伍來臺,服役近十年,自二等兵升至中尉,退伍轉任軍人之友社,服務官兵二十六年。如今,我們祖孫三代十餘口之家,妻賢子孫孝,感謝國家照護之餘,誠可告慰父母之靈。 父親唐公仁發先生殉國已逾七十年,謹獻一詞再誌懷思:「金戈鐵馬,氣壯山河,百戰沙場,護我國土,血染丹陽,一代忠魂!」(點閱次數:580)